◎记者 张琼斯
中国人民银行5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4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.7%,广义货币(M2)余额同比增长8%,增速均较3月末明显加快;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.2%,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增速超过8%。
专家表示,金融总量数据增长“稳”“实”兼备,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。近期,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出炉,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,将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。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。
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大
数据显示,4月末,人民币贷款余额265.7万亿元,同比增长7.2%;前4个月,人民币贷款增加10.06万亿元,与2024年同期大致持平。
“4月末,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。”专家表示,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,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,贷款的实际支持力度比统计数据显示的更高。
2024年四季度,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2万亿元,今年前4个月又发行了近1.6万亿元。根据估算,对应置换的贷款约2.1万亿元。还原后,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维持在8%以上。
地方债务置换不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,且利好经济长远发展。专家分析称,长远来看,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减轻化债压力,让其卸下包袱、轻装上阵,畅通资金链条。
“从前4个月的金融总量数据看,社会融资规模、M2、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。”专家表示,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,也体现出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政策效果。
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对社融形成支撑
据初步统计,4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.0万亿元,同比增长8.7%,增速比3月末高0.3个百分点,比2024年同期高0.4个百分《168开奖现场安卓下载》点。前4个月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.34万亿元,比2024年同期多3.61万
“4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抬升,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所加大。”专家表示,政府债券发行提速是最主要的拉动因素。
数据显示,前4个月,政府债券净融资4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3.58万亿元。
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。专家称,财政支持力度大、发债节奏快,支持扩内需、宽信用,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。
“其中,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、注资特别国债发行,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,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,同比增长约1.1万亿元,上拉社融增速约0.3个百分点。”专家表示,预计后续特别国债发行仍会保持较快速度。
三方面因素支撑M2增速大幅回升
数据显示,4月末,M2余额325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8%,比3月末高1.0个百分点,比2024年同期高0.8个百分点。
专家认为,三方面因素支撑M2增速快速上行:一是2024年低基数效应;二是2024年同期金融数据“挤水分”;三是理财资金流出流入。
“在2024年较大力度的金融数据‘挤水分’后,相当一部分虚增的、不规范的存贷款被压缩,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稳更实。今年以来,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明显减少,部分资金还从理财回流至存款账户。”专家表示。
4月,存款减少约8700亿元,同比少减约3万亿元,对M2增速上拉影响约1个百分点。专家表示,还原2024年基数的特殊因素影响,4月末M2增速仍将保持3月末时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。
理财资金大幅流出流入也有明显影响。2024年前4个月,债券价格整体处于持续上涨态势,居民理财热情升温,大量存款“搬家”到理财产品。今年以来,债券市场双向波动,存款并未出现大量“搬家”情况,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减对M2可起到正向上拉作用。
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
4月,融资成本继续“往下走”,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。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.2%,比2024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;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.1%,比2024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。
专家表示,一段时间以来,货币政策利率调控框架进一步完善,通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,利率传导机制更加畅通。近期政策利率再度下调,有助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。
信贷结构也有不少亮点。4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.31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9%;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.71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%。上述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其他贷款增速。
专家表示,目前我国贷款余额“盘子”已经很大,存量信贷每一个“百分点”的结构优化,都将带来显著影响。比如,近年来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,同时强化对重点服务消费行业的金融支持,相关行业贷款占比明显上升。
数据显示,2020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,在全部中长期贷款中,制造业贷款占比从5.1%升至9.3%,消费类行业贷款占比从9.6%升至11.2%,而传统的房地产和建筑业贷款占比从15.9%降至13%。
展望未来,专家认为,短期来看,外贸领域不确定性仍存,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,加上5月是传统的信贷“小月”,估计有效信贷需求仍会受到一定影响。长期来看,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的推出,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,将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。未来一段时期,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,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。
责任编辑:赵思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