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又来一笔急单,希望5月30日发货!”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西布伦饰品店里,负责人冯冰冰的手机不断弹出新消息提醒。中美互降关税后,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这个“世界超市”发现,商户们正经历着甜蜜的烦恼:仓库堆满待发货物,电脑订单页面持续刷新,美国客商催单信息此起彼伏,生产车间“火力全开”……商户端美国订单激增,物流端则出现了美线航运紧俏,运价抬升。
展望未来,多家受访上市公司高管对贸易环境持谨慎乐观预期,在“不确定性”中谋划长远布局,以求规避贸易风险。其中,开辟多元市场、建设海外仓等成为不少上市公司长远布局的关键。
订单激增:抓住90天窗口期
5月16日下午五点半左右,正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的“打烊”时间。记者看到,部分商家正准备收摊下班,但不少做美国贸易的店主仍在店铺中忙碌,他们或在电脑前盯订单,或接待来自美国的客商。
“我们主要做头饰、头绳等产品,美国客户占比在20%左右。”在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的西布伦饰品店内,冯冰冰对记者表示:“我们正常出货期一般是10天至20天,但关税调整后,出口订单量大增,现在要延长到25天至35天。很多客户特别急,美国客户希望本月出货。”
就在记者采访期间,冯冰冰的微信又收到了来自客户的消息。“你看,又来一笔急单,希望5月30日发货。”冯冰冰苦笑着说。在店铺外,西布伦饰品店的货物在过道上整齐排布,冯冰冰的爱人正在清点即将发出的货品。他对记者介绍,当前不光是外贸订单激增,内销也出现了“爆单”的情况。
记者了解发现,美国客户下急单,一是受此前关税上调影响,商品库存告急,亟需补货;二是意欲抢抓90天的窗口期。
“太快了!美国客户在关税调整政策发布当日就来下单了。”阿里国际站商家、上海威迩达遮阳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林锋对记者感叹。丁林锋在阿里国际站主营房车遮阳棚,对美销售额占比达50%。
“房车遮阳棚的关税大幅下调,加快了美国客户的下单速度。”丁林锋说,“美国客户补单都很急,希望我们能在一个月内完成生产。后续货物还要在海上漂一个月。大家都希望抓住90天的出货窗口期。”
对美外贸订单恢复,传导至工厂端则是“火力全开”复工复产。义乌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江成(化名)对记者表示,相比商家,关税政策变化对工厂端的影响更为显著。江成介绍:“一般而言,商家会自产主打产品,其他产品往往交由代工厂生产。各工厂一般生产的都是某一系列产品,若该产品主销美国市场,那关税波动对这些工厂影响就很大。”
义乌市璟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庆芬对记者表示:“此前因关税一再上调,不少已下单的美国客户要求暂停生产,这次纷纷要求赶紧复工,甚至有美国老客户直接下单30万双袜子。”记者了解到,目前该公司产线上有200多台袜子机,每台机器每天能生产300至400双袜子。吴庆芬算了《和365连接的是哪个足球APP》算目前手头的订单,表示:“产线要满负荷运转了,光是那30万双袜子,就要到6月底才能生产完毕。”
“关税下调给予中小跨境电商企业良好的预期,尽管当前跨境小包仍面临高关税和低时效的困扰,但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。”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对记者表示。
运力吃紧:美线运价水涨船高
一边是美国订单激增,另一边则是美线航运供给紧俏。从5月12日开始,美线货运的咨询和订单数量快速上涨,不少5月底前往美国的船只“一船难求”,多家船公司也发布了涨价通知。有企业一线人员向记者表示,这几天美线的舱位几乎是“手慢无”,“从早到晚都是客户来询价,饭都来不及吃。”
“关税下调后企业整体成本明显下降,以散货为例,每公斤便宜了大约四元,后续随着船企运价上涨可能会高一点,但商家还是非常希望利用这90天的窗口期把之前积压的货物运出。”有货代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“之前不少对美出口的客户因为关税调整了生产节奏,而自从中美贸易谈判开始,就陆续有美国采购商催促生产商出货,关税下调的消息一出,客户马上就开始联系我们,希望尽快发货。”
上海湘诚国际物流董事长王雄告诉记者,5月12日后,来咨询出口美国业务的客户明显增加,日询盘量较4月份激增200%以上,货运订单量也大幅增加,询盘和订单的增加主要来自传统外贸客户和跨境电商卖家。
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2月至4月,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分别环比下跌13.0%、13.2%、4.5%。其中,美西航线运价指数分别环比下跌6.7%、18.4%、8.9%;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环比下跌5.8%、16.9%、8.5%。
集装箱运输市场预订量短期内上涨明显。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,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了近300%。此前因关税影响,美线约三四成的运力被调往东南亚、欧洲等航线,目前航运公司正在积极调整运力,将船只重新调回美线。
美森、长荣、COSCO等船公司已经发布了涨价通知。以美森为例,公司5月13日发布最新运价显示,5月22日起上海至美国的美森CLX快航和美森MAX快航的40英尺干货集装箱运价分别调整至3400美元和4300美元,6月15日起还会再加收500美元左右的旺季附加费。
王雄表示,由于供需关系不平衡,运费水涨船高,5月15日开始40英尺集装箱运价已经上涨了600美元—800美元,预计6月还会继续上涨。市场舱位紧张、海运价格高涨的情况将在短期内延续。
也有多位行业人士提到,6月至8月是航运业传统旺季,舱位本就紧张。随着关税政策调整落地,美线提前进入旺季,运价可能被进一步推升。但随着囤积的货物逐渐消化,运力调整完毕,市场行情终将回归稳定,美线航运的前景最终还是取决于长期贸易的稳定程度。
布局谋变:
上市公司构建抗风险体系
与中小外贸企业在关税下调后出现“爆单”不同,记者采访发现,不少上市公司在关税波动期间订单总体稳定。业内人士认为,与中小型外贸企业不同,上市公司应对关税波动的规模优势更为明显,短期来看,订单、产能相对平稳,应对航运价格波动也更为从容。
展望未来,多家受访上市公司高管对贸易环境持谨慎乐观预期,希望在“不确定性”中谋划长远布局,以规避贸易风险。其中,开辟多元市场、建设海外仓等成为不少上市公司布局的关键。
“实际上,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节奏有快有慢、领域有宽有窄,未来仍不乏关税波动的可能性。”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记者表示,外向型企业应及时谋划战略,除了拓宽国际市场,还应深耕国内市场,下沉市场仍有不小的挖掘空间。
某浙江上市公司高管夏勇(化名)告诉记者,关税下调后,公司出口订单量同比持平或有小幅增长,公司大部分订单已在去年至今年一季度囤积在海外仓,受前期关税因素影响较小,且未出现订单停滞情况。
“公司东南亚工厂尚在建设中,但也已临近投产。美国出口订单计划大部分转移至该工厂出货。关税下调后,公司整体产能布局不变。未来公司将加大该工厂建设力度,开辟新市场及新海外生产基地。”夏勇表示,未来希望浙江各港口直航运力能得到保障,2025年下半年海运费用总体平稳。
李鸣涛表示,未来有关部门可加大对公共海外仓的支持力度,创新海外仓融资支持政策,提升海外仓数字化能力和在产品展销、加工分装、清关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。在此基础上,可加强海外仓资源的协同联动,提升库存优化和本地化服务水平,更好降低运营成本。同时,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加大力度开拓新兴市场,也会带动支付、物流及合规服务企业形成新生态,进而降低新兴市场的运营风险和综合成本。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
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
文章作者:● 本报记者 杨梓岩 王婧涵
原标题:商家“爆单”运力吃紧 对美贸易按下加速键